蓝鲸教育讯 8日,自从2010年11月在纽交所上市以来,学大教育似乎就走地不太顺利。与同期赴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相比,学大教育鲜少受到海外投资者青睐和认可,导致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欠佳。
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学大教育的股价长期处于破发的状态,从14.3美元的发行价一路下行至5美元左右。另一方面,学大教育交给投资者的成绩单同样令人失望;2014财年亏损1000万美元,同比转亏;2015财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仅700万美元。
与学大教育在美股市场受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A股市场上的教育公司股价却一路飙升。其中,全通教育(300359,股吧)的股价表现最为抢眼,甚至一度创造A股“第一高价股”的神话。显然,对学大教育而言,在不被国外投资人认可、市值被低估,国外与国内资本市场的巨大反差等因素的推动下,回归国内A股市场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业内人士表示,若按照一般程序,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想回归A股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成本,至少要经历私有化退市、拆除VIE架构、A股IPO或者借壳上市等步骤,其间耗时大概在3年左右。不过,学大教育选择了一条捷径,通过被A股上市公司收购,直接实现A股上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模式的效率远高于一般程序,时间成本压缩了约三分之二。
学大教育回归A股的关键时点
作为首个A股并购中概股案例,学大教育自开启私有化就受到资本及教育领域的高度关注。复盘整个回归历程,有几个关键时点值得注意。
早在2015年4月,学大教育收到了来自A股上市公司银润投资(000526,股吧)的第一份私有化要约信。当时,银润投表示有意收购学大教育全部在外流通股,每ADS报价3.38美元,总计2.2亿美元。这是学大教育迈出回归A股的第一步。
同年7月,学大教育宣布与银润投资达成确定性协议,银润投资将以每ADS报价5.5美元收购学大教育100%股权,对其进行私有化。相较于初次提出的价格,本次双方协议的收购价格增长了62.72%。
次月,银润投资为了募集私有化学大教育所需资金,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根据预案,银润投资拟募集不超过55亿元,其中23亿元用于收购学大教育,剩余资金用于设立国际教育学校投资服务公司和建设在线教育平台。
或许是定增资金难以及时到位,2016年2月,银润投资发布公告称,其已与紫光卓远签署《借款合同》,向后者借款总额不超过3.7亿美元等额人民币,用于支付收购学大教育及其VIE控制的学大信息的收购对价。
2016年7月,银润投资发布公告表示,学大教育VIE协议控制的中国境内经营实体学大信息股权已交割并完成工商变更,学大信息正式成为银润投资的全资子公司。
这意味着,学大教育历时一年有余的私有化已完成交割,该公司已成为银润投资的全资子公司。至此,这起首例A股上市公司直接收购美股的案例完美落幕。
学大教育回归后仍陷内忧外患
毫无疑问,A股市场带给学大教育的是一个更易发展的平台,且银润投资背后的紫光集团和清华产业园也将为其带来一些教育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大教育正式回归A股之后未来一片坦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仍有两条难以跨越的鸿沟摆在学大教育面前。
1、自身模式之困
首先,学大教育自身的模式问题就不容小觑。众所周知,学大教育自成立以来便始终发力于K12个性化辅导领域,用户高度集中在6-18岁的学生。但是,受制于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之下不断增长的运营成本,学大教育的盈利情况缺乏稳定性:2011财年和2012财年,学大教育净利润分别为480万美元、200万美元,2013财年暴涨至1620万美元,2014财年却亏损1000万美元。
此外,对企业而言,发展初期走“小而专”的路线无可厚非,有利于集中力量发挥优势。但在规模扩张、趋于稳定后,企业应向“大而全”方向发展,过于专注某一个细分领域势必将影响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
基于此,学大教育的业务模式亟待升级,应跳出以往单一的业务模块,开拓更多细分领域,横向发展不同的业务类型。
2、外部环境之困
其次,A股市场环境不乐观叠加竞争激烈,也将阻碍学大教育回归后的发展。
本文地址:/jiaoyujiaoxue/306535.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亚博取款快速到账
亚博取款快速到账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红星中学,其中几经易名,从1989年撤乡建镇后一直称古龙镇一中。学校服务十个村,四万多人,现有34个教学班,2039名学生,116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13人,专任教师均达大学专科以上学历。